精彩回顧|三名工程系列講座之第五屆血栓與止血檢測的質量保證培訓班成功舉辦
血栓與出血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其不僅局限于血液科范疇,往往涉及臨床各科室。目前血栓與止血項目廣泛用于出血性疾病診斷、術前篩查、血栓及血栓前狀態的判斷及抗凝、溶栓藥物的監測等。為提高血栓與止血檢驗項目全程質量管理與服務,搭建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平臺,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會同深圳市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于2022年10月29日在深圳市人民醫院順利召開第五屆“血栓與止血檢測的質量保證培訓班”。
會議齊聚多位血栓與止血領域檢驗專家學者,圍繞血栓與止血項目在臨床開展實踐中的質量控制進行系統和全面的分享與交流,會議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此次會議對促進深圳血栓與止血聯盟的檢驗醫學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此次研討班通過直播平臺進行了在線學習與互動,會議熱度超過8500人以上。
大會現場
開幕式致辭
會議伊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吳宗勇教授和深圳市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袁小澎教授主持進行開幕致辭,兩位專家均強調血栓與止血項目在惡性腫瘤及出凝血疾病中檢測的重要性,對于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提供早期診斷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開幕式主持人 吳宗勇教授(右)與 袁小澎教授(中)
部分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會議精彩錦集
會議講座環節,第一位授課專家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檢驗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副主任委員崔巍教授進行錄播分享《血栓與止血篩查項目質量保證》,從血栓與止血項目檢測目的及篩查臨床意義、分析前中后質量控制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與檢驗醫學同仁展開精彩的授課分享,深入淺出地呈現了臨床凝血常規檢測項目的注意事項及質量控制。
崔巍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檢驗科主任齊軍教授帶來了題為《血栓實驗室相關檢測助力臨床診療》的課程分享,齊軍教授介紹,新型凝血檢驗項目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臨床一線的重視,尤其是血栓四項更具有獨特的臨床價值。她從血栓四項的臨床意義及平臺建設以及結合具體臨床病例進行結果解讀,分析了血栓四項在深靜脈血栓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及相關文獻報道,強調血栓標志物是可反映凝血系統、纖溶系統、血管內皮系統早期改變的指標,可以應用于腫瘤患者的血栓風險評估體系。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黃春秀副教授以《十問APTT單獨延長》為題,闡述了APTT檢測原理及臨床意義,從而引出關于APTT單獨延長的十個臨床問題思考,分享了相關臨床經典病例及處理措施。
齊軍教授主講
黃春秀副教授
常用血栓與止血項目的檢測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對血栓與止血試驗進行臨床實踐中的全面質量管理非常重要。
在下午的會議培訓班中,主要就血栓與止血檢測項目的分析前、中、后的質量保證展開,分別由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凌利芬副教授從《凝血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角度出發,講述了主要發生在實驗室外的分析前質量控制環節,包括檢驗申請、患者宣教、標本采集運輸、實驗室間接收運輸,從而進入檢驗程序預處理的過程,通過分析實驗室質量控制指標顯示標本采集量錯誤及標本凝固為常見影響凝血檢測項目的檢驗前因素。因此,針對臨床及護理進行有針對性的宣教,協調各環節,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溝通至關重要。
凌利芬副教授
深圳市中醫院曾學輝副教授從《血栓與止血檢測項目分析中的質量保證》出發,分享從人、機、料、法、環、室內質控、室間質控等各環節的控制及持續改進,內容詳實的介紹了各個環節的注意事項,以滿足質量要求和臨床及患者的需求。
曾學輝副教授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余志勇副教授進行了題為《血栓與止血檢測項目分析后的質量保證》的授課分享,他強調全面質量控制的重要性,結合案例重點分析結果審核和報告發放,他指出,要加強自身學習,積極參與臨床查房和病例討論,掌握與臨床溝通的能力。
余志勇副教授
本次廣東省繼續教育項目負責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的授課專家吳宗勇教授主講《血栓與止血檢測的標準解讀》,從檢驗標準、指南與共識獲取途徑;血栓與止血相關標準、指南與共識目錄及重點解讀一個凝血指南三個內容進行分享,他表示,學會查找及使用相關指南,并在實際使用中總結經驗有助于更好的服務于臨床。
吳宗勇教授
本次大會共有6位深圳市檢驗領域的優秀專家擔任會議主持嘉賓(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出場順序)分別是:深圳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袁小澎教授、深圳市人民醫院陳衛布副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丘創華副教授、深圳市兒童醫院檢驗科副主任付笑迎副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董孝平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張麗副教授。
會議主持人風彩
陳衛布副教授
丘創華副教授(右二)
付笑迎副教授(右)
董孝平副教授(中)
張麗副教授(左)
閉幕致辭
此次繼教研討班已連續舉辦五屆,受到全國各地同行們的廣泛關注、支持和好評。作為血栓與止血聯盟質控委員,下一步將繼續加強交流及平臺建設,促進形成區域性共識,只有嚴格執行標本的質量控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指標,才能保證獲得科學可靠的檢驗結果,才能更好地為患者和臨床服務。